本文作者:2021

我超喜欢你新专线_我超喜欢你合集图像写真推文系列

2021 2021-03-24 24
我超喜欢你新专线_我超喜欢你合集图像写真推文系列摘要: 很晚才看电影《异星入境》(Arrival).看完之后把先前读过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预言〉(StoriesofYourLife)翻出来,重读了一遍.〈你一生的预言〉是姜峰楠(TedC...

    很晚才看电影《异星入境》(Arrival).看完之后把先前读过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预言〉(Stories of Your Life)翻出来,重读了一遍.

    〈你一生的预言〉是姜峰楠(Ted Chiang)的科幻短篇小说,繁体中译本收录在同名短篇小说集(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当中.电影和小说情节略有不同,但俺认为改编得相当不错.

    《异星入境》描述地球上不同国家的十二个地点,出现不知从何而来只知它们从天而降的巨大怪异物体.美国军方前去探视降落在美国境内的物体,为了尝试与其中的外星生物沟通,找来娴熟多国语言及文字的学者露伊丝.班克斯(Louise

   Banks,AmyAdams饰)及数学家伊恩.唐纳利(Ian Donnelly,Jeremy Renner饰).在解译外星生物文字的过程中,班克斯逐渐从文字结构理解外星生物的思考系统,进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与原著小说相较,电影删去较多经典援引以及班克斯与唐纳利的互动,将叙事焦点集中在班克斯身上,加入更有急迫及冲突感觉的各国心态与军事行动,用来增添戏剧张力.原著小说本来就以班克斯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电影将焦点集中在她身上没什么不好,只是班克斯与唐纳利的互动大量减少会削减这两个角色后续某些决定的力度,比较可惜;而编导处理国际角力与军事行动的手法则相当节制,没让电影变成充满爆破的动作片,而且还借此解释了小说中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

    小说中那个疑问是个刻意的留白,电影如果为了商业考察而硬要填补,不见得是件好事;不过《异星入境》的做法挺巧妙,因为编剧扣准了原著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设定──这个设定,牵涉到对「时间」的看法.

    或者,用个稍微粗糙、不很准确的方式讲:它牵涉到「预知未来」.

    倪匡在小说《丛林之神》里提过预知未来一事,这个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因为获得预知能力而苦恼不已──他知道的并不是世界的未来,而是自己的未来,是故获得这项能力之后,他的每日生活都像重覆看了无数次的电影,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遇上什么人、自己有什么反应、引发那种后续,他都一清二楚;但麻烦的是,这些未来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

    「可否改变未来」是「预知未来」的吊诡之一.倘若某人预知自己将会发生何事,于是做出对应举动以避免,例如知道自己某天出门会被车撞所以宅在家结果就平安度过该日──这个原来被预知的「未来」没有真的发生,那么某人原来「预知」到的是什么东西?

    这个吊诡某方面也与对「时间」的看法有关.倪匡在另一篇杂谈里提及,他看过一部电影,描述两个人因时空旅行而到了泰坦尼克号(RMSTitanic),他们知道泰坦尼克号会撞上冰山,于是向船长示警,但船长没有采信,泰坦尼克号终究仍因这起意外沉没;倪匡说如果他是编剧,他就会让船长接纳这两人的说法进而改变航道,但反而因此撞上冰山.

    倪匡的编剧方式乍看就是有效增加戏剧转折,但实际上响应了他在《丛林之神》里关于时间的宿命概念:会发生的事必然会发生,就算能够「预知」,这个「预知」也会成为促使事件发生的因素.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indred Dick,简称PKD)在短篇小说〈关键下一秒〉(The

   GoldenMan)里提到另一种比较有用的预知能力.这个故事里有个金色皮肤的角色,他具备的异能之一是可以看出某个动作实行之后所引发的所有连续反应;就某个角度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预知未来」,只是该角色预知的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各种「可能」,于是他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行事.这篇小说曾经改变成电影《关键下一秒》(Next),不过小说比电影有趣很多.

    在PKD的另一篇中篇作品〈关键报告〉(MinorityReport)中,探讨了另一个关于「预知未来」的设定.这个故事里的执法机关利用三名异人预测罪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凶手及受害人身份,在罪案真正发生前便逮捕凶手.如此作为自然会有人权争议(还没犯罪之前,凶手就不是凶手),但PKD真正要探讨的,是另一个题目──故事里的预言是准确的,而当执法机关主管发现自己会在预言里成为凶手、但他自认并不认识受害者、也没有任何行凶动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关键报告〉里指出另一个「预知未来」的吊诡:预言能够百分之百准确,在于预言里的凶手及受害者等人,并不知道预言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当事人不预知未来的情况下,「预知未来」才会如期发生;PKD在故事里置入的冲突,就是打破这个规则制造出来的──执法机关的主管得知预知结果,如果他选择行凶,自己就活该被提前逮捕;如果他选择不犯罪,那么理应百分之百准确的系统就失去作用.有趣的是,PKD在小说里用了相当巧妙的手法解决这个问题,相较之下,依此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美术设定和画面俺都很喜欢,但在这个部分的安排就显得很牵强.

    这几个「预知未来」的吊诡之所以产生,来自故事中对「时间」的看法都是线爱的:「时间」从未来通过现在流往过去,过去的作为会影响现在、现在的作为会影响未来,于是「预知未来」就会在其中产生干扰.但,倘若有某种高智能生物真能预知自己的未来,那么这种生物对时间的看法,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

    冯内果(Kurt Vonnegut)在自己的几本小说中提到一种名为「特拉法玛铎」(Tralfamadore)的外星人,特拉法玛铎外星人可以感知自己从生到死的每个时点,对他们而言,由生到死,个体所有生命周期当中的每个过去与未来,都是「现在」.

    俺在冯内果的小说《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中首次读到关于特拉法玛铎外星人的设定,虽然故事主角BillyPilgrim被这个能力搞得有点乱七八糟,但冯内果让时空错置的情节揭示了一件事:能够预知未来的话,对时间的看法可能就不是线爱的,或者至少,对自己人生的看法不会是由生至死的单趟旅程,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浑圆整体.

    Alan Moore在图象小说(graphic novel)《Watchmen》里,透过具备各种超能力的角色曼哈顿博士(Dr.Manhattan)约略提及类似能力;不过在这个故事里,Moore并未针对这个「非线爱」的时间概念做太多发挥.倒是多年之后根据这个故事衍生而成的影集《守护者》(Watchmen)里,清楚地显示这种能力对角色的影响──倘若能够预知未来,那么已知的未来情境就会影响现在的决策选择,也就是说,「过去的作为影响现在、现在的作为影响未来」这种线爱时间概念的因果关系不复存在,一切都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你一生的预言》和《异星入境》讲的就是这种状况,是故,小说原名当中的「story」就比中译书名里的「预言」更切合主题.在非线爱的时间概念里,角色看似能够预知未来,但实际上角色也不真的「预知未来」──「预知」是在线爱时间还没发展到某个时点时提早知道那个时点会发生的事,但在非线时的时间概念里,一切都是同时发生,彼此影响的,所有预知,其实都是已知.

    《丛林之神》里的角色因为预知未来而苦恼,因为一切已然成为无法改变的命定剧本,他只能看着自己依循剧本完成演出,非但生活无趣,也没有任何挣脱的可能;但当时间概念从「线爱」推进到「非线爱」之后,生活出现另一种样貌.

    过去与未来、已知与预知

我超喜欢你新专线_我超喜欢你合集图像写真推文系列

,全是正在经验的「现在」,而「现在」是时间概念中无法清楚切分、标注、稍纵即逝的一个点;在这个点的所有感官体验与思索过程,全是崭新的「未知」.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2021本文地址:http://m.njmdwx.com/post/9335.html发布于 2021-03-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宁静书宫-言情宠文-好文阅文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