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讨论这次的封面故事时,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我最近、甚或是我这一辈子到底曾经学会了什么技能?还有,快速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有必要的、有可能的吗?
回想起来,我曾经学会的、做得还可以的事情,多半是被「159」出来的.在学校要考试,在职场上要交出成果,不会,也得想办法搞懂.如果是我自己想学的东西,像是日文、游泳、吉他、钢琴、小提琴、做菜、写小说(族繁不及备载),全部一无所成.我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懒散与缺乏意志力,因为哪天我的公司规定总编辑一定要会游泳,我大概硬着头皮,也会让自己至少可以在水中漂浮.
这就接到第二个问题,有了学习的动机和迫切感,你似乎就会强迫自己务实思考「我只要学到什么程度就好了」.就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你根本没时间啃完整本书时,你的对策会是什么?抓重点、做考古题,推测老师觉得什么才是一门学科里最核心的概念,力求pass.
这就是《学得快才会想学!白金20小时学习法》(The First 20 Hours: How to Learn Anything—Fast)这本书的主轴,亦即英文书名标榜的「快速」学习「任何事物」.这里所说的快,不适合理解为「快速、速成」,仿佛只要轻轻松松花个20小时,就可以什么都学得会.更贴切地说,这白金20小时更近于高强度运动,时间较短,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因此,想学得快,挑重点,很关键.有些人就算实际上不
会一项事物,但是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多半也是因为掌握了背后的基本原理.
其次,你做些高强度的运动,绝不是为了参加奥运,而是希望用更有
效率的方式、更少的时间,维持身体健康.当然也不排除,哪天动出兴趣来了,不妨持续投入1万个小时,朝更专业的领域精进.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学个东西要搞得这样紧张兮兮,不是很累人吗?不难想见,这就是很多人学东西容易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的原因.因为慢慢来的缘故,所以花了很长的时间都还在摸索、基础的阶段,从来没有领略到学会的成就感.就像你学开车,透过一段密集的上课,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考试,拿到驾照,成就解开;但是如果你每次要学英文,就从背单字开始,没有目标、没有方法,永远就只会停留在原地.
管理大师杜拉克(PeterDrucker)年轻时当过记者(主跑金融、外交线),因为必须撰写许多主题,所以每天截稿后,他都会强迫(force)自己研读国际关系、国际法、历史、金融等领域,好让自己成为称职的记者.这个习惯往后也伴随了他的一生:每三~四年,他就会挑选一个领域钻研,可能是经济学、可能是日本艺术.「一个主题学3年,绝对不足以精通,但是已经足以了解精髓.这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也159着我自己学会新学科、新方法.」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产业环境变化愈来愈快的环境里,持续学习,不只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工作优势;我认为,掌握学习的方法(learning how to learn),让自己学会自己曾经梦想要学会的事物,或许才是一生中最值得的功课.